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综述
我国古代道教中有这样一种说法,短时间内不食五谷杂粮,只服用天地之灵气,也就是空气,可以修身养性,强身健体。
此事在秦汉时期的《大戴礼记·易本命》亦有记载,说是“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也就是说吃得越少,活得越老,这看起来是一种玄学的说法,但实际上,不知是巧合还是其他的原因,在科学上来讲,这样的话竟然还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饿一饿,十年少
其实挨饿和身体的关系早在一百年前就有人做过实验,1935年,一个科学家尝试减少小白鼠的食量,发现其衰老性疾病的发病时间有着明显的延长,寿命也同样。
不过这项实验的时间过早,且标本数量不多,难称严谨,并没有被很多资料所引用,不过人们对饥饿和健康的关系感到好奇也不是一两百年的事情。
我国古代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提到过饥饿疗法,18世纪的欧洲已经开始有人将饥饿疗法纳入临床医学,试图证明饥饿对于部分疾病具有特殊的疗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甚至专门建立了断食机构,让对这种治疗有兴趣的人有了尝试的机会。
但也有一些营养学家认为,一日三餐营养均衡才是最靠谱的,所谓的断食和饥饿疗法经不住推敲,只是古代的封建迷信而已。
这些年来不断地有科学家在这个领域实验,试图找到饥饿与人体真正的关系。
2024年10月,在国际享有盛名的学术期刊《自然》刊登了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人员调用了高达960只小白鼠进行分组测试,实验人员将这些小白鼠分为了自由饮食组、吃六休一组、吃五休二组、八分饱组和六分饱组。
结果实验的结论就是,这些小白鼠的寿命按照节食和食用量的多少来看的话,吃的越少,寿命越长,且六分饱组相比其他组的变化有着更为显著的提升。
但是这一组的小白鼠同时也出现了免疫细胞变化、体温降低等负面影响,或许会因物种而异,不过这也一定层面上说明了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减少食用量对身体也有着一些损伤。
凭什么能饿出风采?
为什么靠着饥饿,就可以做到这样的效果?这一点,和细胞的自噬行为有着紧密的关联。
一位叫做大隅良典的日本科学家曾攻克过这一领域,并且还因为这个项目拿到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细胞自噬,是细胞对内周转的一个过程,在该过程中,意在溶酶体或液泡进行降解并得以循环利用。
“自噬作用”,其实就是主动的降解一些非必要的成分,为身体补充不足的营养,进而维持人体的运转。
但大隅良典却表示,这种行为并非总是良性的,我们都知道人会发烧是因为体内的免疫细胞开始了大范围的攻击检索,导致人的体温上升,有可能也会误伤其他的细胞,这种自噬行为也伴随着种种的风险。
细胞是士兵,只知道无条件的执行任务,复杂的情况就很难辨别了,不过细胞可以通过自噬来清除衰老细胞,更好的保持活性这一点也的确没错。
我国古代讲究食疗,也称吃饭不易满,最好是七八分饱,这样才健康,这一点恰恰与研究的结论近似,不得不说老祖宗实践出真知的智慧的确是令人感慨。
饿不能治百病
尽管现代医学研究出了这样的成果,可我们也不必过度夸大“饥饿疗法”的作用,一些认为可以通过饥饿杀死癌细胞的言论完全没有科学证据,属于是一知半解的夸大事实。
“饥饿疗法”并不是不符合科学的谬论,但同样也不是包治百病的良方,古代许多食不果腹的人,反而是寿命最短,毛病最多的,这一点是完全的常识问题,我们切不能迷信。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已经不像古代那样物资缺乏,大鱼大肉也是时常有的事情,吃到满分饱已经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了,那么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减少能量的摄入,对人体自然是有益的。
但是如果贸然的、唐突的去节食,甚至是断食,抑或是大量的减少摄入的食物,很容易对人体器官,特别是肺脏和大脑造成损伤。
人体相对来讲比较重要的能量来源是葡萄糖,而葡萄糖的存量又少,若不及时补充,下一步就会自动的消耗内脏蛋白和肌肉蛋白,一但到了这一地步,脏器功能就会受到损害,若是长期下去,更是有可能提高发病率。
而且考虑到肠胃本身,这不也不是一件好事,胃酸无法与食物中和,也会导致大量胃酸残留,进而引发胃病或癌症等,更有提高心脑血管疾病获得率的坏处,这样的风险实在是划不来。
很多的“饥饿疗法”不只是单纯的挨饿,也是有规律的减少摄入,或利用药物做辅助和补充能量,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盲目自我断食,或许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损害。
如何合理的饿?
既然如此,怎么样饿才是合理的?
首先是记住一点,人体有自己的适应性,切不可唐突的改变,一定是循序渐进的,逐渐令自己的身体适应。
因此保持一日三餐时间固定也是很重要的,早中可以多吃一些,晚上可以适当的减少,晚八点之后临近睡觉的节点则不建议进食,长此以往,身体的代谢就会变得比较合理。
然后就是尽量多吃水果蔬菜,少吃那些油炸高热量的食品,补充更丰富的营养,而不是徒增热量,在一些时候也可以用粗粮粥来替代主食,达到控制热量的效果,而且粗粮的饱腹感很强,也不必担心自己会忍受不住饥饿。
最后便是找到一个自己的舒适点,什么时候七八分饱,这一点只有自己能把握,待找到既不饥饿也不饱腹的状态后,就会很好的形成一个到达临界点主动放下筷子的习惯。
这一点因人而已,难以给出宽泛的结论,自己减少摄入保持健康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旦涉及到断食节食的情况,切记不可擅自安排,一定要到医院咨询相关医师,给自己定制好一个健康科学的节食流程。
结语
我国自古以来都认可凡事讲一个度的理论,量少为药,量多为毒,这一点是自然的定律,任何看起来好的事情,一旦过量,可能就会走到另一个极端。
“饥饿疗法”是科学的,而科学最忌讳的就是盲目,健康之道从来就不是极端,人类研究了几千年的健康,到现在都没有研究透彻,我们又怎能胡乱的投医呢?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